金融时报: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放松的理由
各方都在期待决策层面进一步宽松提振经济之际,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22日在头版发表评论称,当前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放松的理由。
这篇名为《当前货币政策缘何难以进一步放松》的文章称,虽然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9%,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这一低通胀数据,并没有为货币政策放松赢得空间。
因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高达1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2万亿元。尽管其中的人民币贷款仅为6.72万亿元,但银行信贷融资之外的信托贷款、企业融资等却出现了大幅增长。
“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居高不下,说明整个社会的流动性非常充裕。”上文称,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和一些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直接融资或取道“影子银行”获得了满足。在此情况下,央行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只会使全社会流动性泛滥。
上文又称,近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表现非常抢眼,如果人民币升值势头延续,外汇市场将会出现“卖美元”的状况,“热钱”也会回流国内,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仅实体经济难以吸纳超预期投放的流动性,“也将会给目前刚刚涨幅收窄的房价注入新的上涨动力,中长期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此外,上文称,随着天气转冷,蔬菜等商品的价格也可能再度上升;而国内稳增长政策有可能催生新一轮投资升温,带动物价过快上涨。此外,美欧日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存在继续攀升动力,输入性通胀因素有可能成为拉升国内物价水平的重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汇集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将会给明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带来上行压力。
不过文章最后也指出,“尽管难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也不会将货币政策收得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