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后大宗商品将大幅上涨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2-10-26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浏览次数: 2977

 

    中国人在投资领域依然非常缺乏规划性,也缺乏理性思维,这一点在国际商品投资市场更是暴露无遗。我们总是以中国资本市场的眼光看待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因素的传导机制用中国思维进行解读,往往适得其反,造成误读。

    随着大宗商品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目前工行的纸原油也在预备推出阶段。

    如果不从国际市场来看待这些品种,很多单一的,如宏观面、技术面、阴谋论等分析依据是站不住脚的。对于进入这一市场的投资者,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的策略,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

    不过可以预期,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在这一领域损失更多的财富。这一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将会影响到中国在整个全球社会财富分配当中的地位。

    大宗商品市场是仅次于外汇市场的一个国际化金融市场,一波行情过后,财富的流向就会显而易见,而短期的行情是国与国之间参与者的较量。

    我们既没有话语权,又没有定价权,但依然面临不得不参与的状况。从历史沿革来看,封闭降低不了市场风险,但没有准备的参与也会让投资者成为待宰的羔羊。

    在对国际市场的关注当中,其信息量、运用知识的广度、思维逻辑都得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大家都需要慢慢学习,本文只讨论当下的一个小部分。

    目前开始的美国大选,到底对全球资本市场,以及我们参与的商品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站在中国市场来了解,其影响可能只能通过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公开辩论、演讲,以及针对其具体宣扬的政策来窥探。

    事实上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度在各国有很大的差别性。如在中国,政治跟经济的关联度是非常强的,一个政策的出台、一个领导的发言,就有可能将一批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的股票推上一个新高。

    但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政治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是通过漫长的市场行为来传导的,很难在一只股票或一个产业当中迅速体现出来。

     当然,美国政治与经济的关联度虽然逊色于中国,但并不是没有关联。美国政治跟经济的关联更为市场化,也更为“高级”一些。

    长话短说,最近几次相隔四年的选举当中,每次在推进选举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原油等商品价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2004年美国中期选举,纽约原油价格从十月末的56美元/桶一直下跌到十二月初的40美元,而后迅速反弹。

    2008年就不用说了,虽然有很多的特殊性,但整体来看,2008年原油价格跌幅最大的是10月和11月,而在奥巴马上任之后,油价开始企稳回升,这个迹象是非常明显的。目前来看,随着本次中期选举的深入,原油价格的下跌也非常之明显。

    这并不是偶然。

    美国的大选是美国市场的一件大事,没有一个财团会在这期间招惹是非,并且在看不到具体当选者和政策走向的时候,整个市场是保守和谨慎的。

    另外,商品市场的短期走势是由金融市场掌控,也就是说是由华尔街等主要财团的短期资金来掌控的。高盛一直是看涨油价的代表,但目前高盛开始下调2013年和2014年石油价格预期,并且把2016年原油价格的预期下调至85美元。

    如果我们仔细追踪这些机构对商品市场的预期,很多时候是心口不一、摇摆不定的。动不动上调预期,动不动下调预期,而这种上调和下调就像行情一样,市场是难以提前得知和真正理解的。

    但这种预期对短线投机者来说,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因为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本来就是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大选期间维持市场的稳定有助于各党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阐述政策、专心答辩,也有助于选民更为理性的进行投票,而不会受到短期某种强烈预期的影响。

    如果说政治层面的东西过于主观化,那么经济层面的东西就值得更多的关注。

    奥巴马及其民主党不可能主动放弃连任,这是前提。奥巴马要获得连任,最大的障碍依然在经济层面,高企的失业率摆在首位。虽然奥巴马政府用两年的时间将失业率从10%降到了8%,但其效果并不明显,持续性下降的周期过长,这导致白宫更多的希望短期内能够有所作为。

    其实在美国历届总统的连任选举当中,失业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几乎没有几个总统能够在失业率高于8%的情况下获得连任。

    奥巴马政府的刺激政策也毫不吝啬,超常规的第三轮量化宽松给市场一定的信心。但为了能够在通胀领域获得更多的帮助,顺利的推动货币等大规模刺激计划,控制通胀是非常重要的。

    失业率的问题,需要货币政策来协助,而作为美联储的本能,货币政策的首要关注对象是通胀问题。本次来看,美国在控制通胀问题上的方法是抑制大宗商品市场价格。

    美国9月CPI月率上升0.6%,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大单月升幅。美国相关部门把这一数据上升的原因归结于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汽油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9月份原油价格并未走出太多上涨行情,甚至还低于7月份和8月份的涨幅。当然,如果把通胀的问题指向油价,这一市场就会受到很多特别的“关照”。

    近期美国在增加原油产能和库存释放方面的举动都是历史性的,而各机构不断发布的悲观预期更是不符合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下对原油的实际消耗预期。但无论如何,随着这些举动的加剧,由原油市场带动的通胀预期已经开始消退。

    可是,拿中国市场来说,人民币近三个月兑美元汇率升值2.3%,近期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创新高的走势,幅度惊人。

    近期中国公布的相关PMI数据连续三个月走高。人民币升值会提升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预期,而PMI的走高说明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复苏迹象,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进口增长最快的原油等市场依然出现了比平时更猛烈的下跌。近三个交易日下跌近6%。

我们再回到欧债市场,由于希腊退出欧元的概率大大消减,银行统一监管方案获得认可,西班牙和意大利在紧缩方面都逐步推进。欧债危机最危险和最恶化的时间段已经过去。

欧元近一个月以来维持稳定,并未持续下探。欧债问题方面拖累大宗商品走势的说法似乎不太准确,因为当前的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率远远高于欧元以及欧洲经济的波动率。

纵观近期商品市场的异常变化,唯一能与其紧密挂钩的就是美国选举。本次选举跟其他多次选举并未有本质的区别,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这种选举文化,包括每当选举的时候,交易员偏向于保守等,大家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已形成了习惯。

就像圣诞节到来的时候,零售市场数据会突然间上升一样,当美国大选开始的时候,金融市场也会有一些固有的习惯影响着整个行情。在这期间,从较大的金融财团至普通投资者,都无法过于亢奋的引领出更激进的行情。

那么从各选举期间的历史走势,以及结合目前大宗商品市场面对的全球经济背景来看,本轮中期选举的结束也将是大宗商品出现反弹的时间节点。如果说一定要加上一些悲观情绪的传递和惯性逻辑,个人预计大宗商品市场的调整最多不超过两个月。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第一季度原油、黄金等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涨幅。

理由并不复杂,中国经济目前被全球所担心,但其需求量是不可抑制的,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已经不可能靠美国的增产就能打消。

美国呢,在进行了新一轮刺激之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所增值,美国民众可用于消费和再投资的资金在增多,在新一轮通胀预期慢慢降临的时候有购入黄金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全球来看,欧债问题可以削弱欧洲暂时的竞争力,但欧元区国家用市场思维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期来看是更为有效和可持续的。

欧洲经济完全崩盘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而疲弱的增长并不能在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压力,因为大宗商品的采购规模和需求规模已经超越了基础消费。国家、机构、富人等才是大宗商品投资需求的主力军。

中线可以从货币政策方面进行关注,包括QE3的扩容,美国在解决财政悬崖当中继续投放更多货币等,都是可以期待的。

中国央行目前开始学聪明了,减少了利用降息、降准这样令市场非常敏感的工具。开始在金融票据、债券买卖等方面调节,但整个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整体的隐形货币投放量还是有增无减。

机构投资方面,自2004年开始,全球针对于黄金、白银、原油等市场的专业投资基金就已经陆续增仓。这些基金经历了阿拉伯之春、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但整个的持仓量并没有趋势性减弱的迹象,持仓量反而越来越大。

很明显,全球纸币信用的不确定性推动了一个事实,就是更多的现金拥有者无时无刻在考虑将现金换成可以长期持有的资产。黄金、原油、白银等资产虽然不是其重要选择,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选择。

基于以上个人思考范围内的推断,原油、黄金等资产的本轮下跌周期不会太长,美国大选给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投资者再次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如果我们不去思考、不去关注,或许也将转瞬即逝。以至于到将来,我们会把它当做没发生过一样。

作者肖磊,财经专栏作家,大宗商品市场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