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行业遭遇寒冬 银行“逼死”10多位钢贸商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3-11-2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浏览次数: 2704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近年来,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逆转,钢价持续下跌,钢材贸易行业频频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银行(行情 专区)“逼债”,全国各地至少已有10多位钢材贸易商自杀。钢贸信贷危机愈演愈烈,银行和钢贸商之间的信任危机如何解决?钢贸行业出路何寻?

 

  这个冬天对于一些钢材商来说可能格外寒冷,随着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银行不再授信,很多企业都破产了。在钢贸圈里,“跑路”、“跳楼”、“自杀”等坏消息频频出现。

 

  据一位钢材商透露,最近全国已经有10多个钢材贸易商自杀。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创办的钢贸企业,曾一度发展到6000余家,从业人数多达6万,占据上海钢贸市场5成份额。但如今,来自这个群体的钢贸企业,几乎锐减了一半,并在继续不断减少。勉强活下来的企业,仍在继续挣扎。

 

  从事钢材贸易十年的周先生说,这几年亏了很多钱,但还在坚持,现在只希望银行能够给他们更多时间。

 

  为什么钢贸商如今的日子会这么惨?福建周宁县钢贸商会秘书长说,钢价下滑趋势已经延续了3年,没人扛得住。现在国家整个钢产量在增加,需求量在下降,加上国际上的整个经济的疲软。在国际上钢材出不去,国内消化不了,一方面资金被收走,另一方面生意在亏损,两头加剧的情况下,钢贸商就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半年或者几个月,钢贸商可能还能挺过去,但是从10年冬天开始,尤其是2011年开始的时候钢价下滑,经济低迷这种状态持续到现在,所有的钢贸商都抵不住。

 

  钢材商昔日风光无限,转型中纷纷多元化经营,进行资金杠杆运作,钢贸贷款基本是短期资金,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可钢价下滑后,银行的贷款成为他们不承受之重。福建周宁县钢贸商会秘书长说,全行业贷款利率27%。一千万的贷款,一年各种利息、交各种各样的费用要27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钢贸的生意不可能有27%的利润,一般只有2%-3%的利润,这样的利润要去承担27%这样一种银行借贷的利息,显然是不成比例的。

 

  目前有钢贸商依赖信用卡套现,来还银行债务,上海的钢贸商周先生表示,希望银行能够考虑的更长远些,为他们注入资金,将债务期限延长。他说,银行不懂钢贸商的苦处,认为你现在能再做,可能还有一点资产,或者手上还有一点钱,就先起诉你。这样企业就很累,希望银行能够注入资金,或者把债务期限分为10年、15年或者18年,在五年里损失的就先挂着,后面慢慢把它还掉,但银行不肯。

 

  1、钢材价格

 

  我国的钢材价格从2011年开始持续走低,一是钢材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受国外钢材市场需求减少影响,主要建材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国家继续加大房地产(行情 专区)市场的调控力度,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建筑用钢需求减少,导致钢铁(行情 专区)行业的终端需求急剧下滑;二是钢材生产企业的库存量大。

 

  2、钢贸商的资金链

 

  近年来,钢市供求关系出现逆转,钢价持续下跌,钢贸老板在转型中纷纷多元化经营,进行资金杠杆运作。而钢贸贷款基本是短期资金,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自2011年之后,钢贸行业的资金状况急转直下,个别钢贸商“跑路”,重复质押、骗货诈贷事件纷纷上演。伴随着首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银行和钢贸商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201111月,上海银监会两度发文,警示钢贸企业的贷款风险。长三角地区大部分银行对于钢贸企业贷款到期后,均采取不再新增授信的政策。

 

  而在以往鼎盛时期,整个在沪钢贸企业从银行贷款规模曾达到2000亿元。“屋漏偏逢连阴雨”,行情也变得越发糟糕,2011~2013年,钢贸行业已持续3年亏损,负债企业大量出现。

 

  3。从良性循环变成了恶性循环

 

  行情好时,钢材市场自己组建一家或两家担保公司,在银行专用账户上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行情 股吧 买卖点);各钢贸商再组成联保小组,经担保公司审批通过后,再向银行推荐申请贷款的商户名单和金额。

 

  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这种担保模式一度实现了担保公司、钢贸商和银行的三赢局面。不过,这种看似强大的模式,却在行情急速下滑中凸显出脆弱性:无法抵挡系统性风险。

 

  行情差时,一旦市场中的钢贸商出现呆账之后,银行会从担保公司的保证金里扣除相应资金。为了保持现有信贷规模和保证市场其他商户的正常运转,担保公司只能把这笔钱再补进去。随着无力偿还贷款的钢贸商越来越多,钢材市场的担保公司也必然会被逼到“悬崖”边上。